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強調,“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科技大學校長尤政代表認為,構建國家戰略人才力量,是支撐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中之重。高校是人才培養與各類人才聚集的高地、科技創新的主陣地,在服務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然而,高?,F有的人才培養機制,與建設國家戰略人才力量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須厘清人才培養的思路,走融合創新模式的路子,最大化挖掘和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和能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卓越工程師。
高校畢業生就業,一頭連著人才,關乎千家萬戶、百姓冷暖;一頭連著企業,關乎發展運營、宏觀經濟。尤政代表認為,當前,高校人才培養與國家需求間的供需匹配失衡問題比較突出。數據顯示,2023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158萬人。盡管總供給量巨大,但包括集成電路在內的一些戰略性產業,仍面臨著巨大的人才缺口。就業難與“用工荒”并存,反映出部分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夠精準且培養水平不夠高,輸送的畢業生難以達到新產業、新業態對人才知識技能結構和素質水平的要求。
在尤政代表看來,高校人才培養的評價體系、培養方式還不能充分適應現實需求,主要癥結在于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針對性不強。其中既有部分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上與需求端脫節的問題,也有高校師資能力建設提檔升級不夠的問題。部分高校難以擺脫“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的培養中,使用同一套方法、同一個標準,導致學生既支撐不起原始創新研究,也解決不了復雜工程問題。
柱長天以大木,開莽原以上庠。尤政代表說,高水平大學一方面要加強基礎科學和高科技領域的研究,在產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上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培養高水平創新人才,不斷向制造業注入人才活力。因此,需要進一步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摒棄“用一套標準培養兩類人才”的觀念與做法,根據人才培養特點進行分類施策,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相結合,形成融合式人才培養模式。
“應做好制度銜接,建立有組織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庇日肀硎?,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是高等教育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要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健全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和完善的條件保障機制,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要厚植專業基礎,并加強交叉、前沿學科的引導,通過不斷完善評價導向,形成高?;A研究人才培養模式。
如何立足產業實際,構建卓越工程師培養體系?尤政代表建議,建立完備的創新鏈條,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各自優勢,切實發揮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制定更有利于產教融合的考核評價指標,充實卓越工程師的產業導師隊伍,將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工程實踐相結合,不斷深化卓越工程師培養模式。
探索評價體系改革,突出中長期目標導向,適當延長人才培養評價考核周期。為此,尤政代表呼吁,高校層面要結合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卓越工程師培養的目標要求,合理設置人才培養的考核評價指標,統籌解決好近期問題導向與長期目標導向的考核指標體系匹配問題。(本報記者 夏靜 張銳 嚴德勇)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