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議參照免費定向師范生做法,在農業高等院校以及綜合類院校設立相關項目,免費定向培養農業農村急需專業技術人才?!比珖f委員、共青團中央統戰部部長、全國青聯秘書長劉愛平呼吁。近三年來,她的提案都與人才教育培養密切相關,今年她帶來的兩個提案關注的是人才培養話題,一個關注培養造就建設農業強國的青年人才生力軍,另一個關注加快培養卓越工程師隊伍。
劉愛平說:“黨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而這三種力量又都與青年密切相關。我們通過調研,聚焦到現代化強國建設最吃勁兒的農業和工程人才培養上?!?/p>
今年2月,全國青聯舉辦“青聯思享匯”系列活動,現場發言提到的一些數據和情況令劉愛平印象深刻。例如,2020年全國農林牧漁業就業人員中初中及以下學歷的占比高達92.7%,而同期美國農民該占比僅為12.7%,德國為13.0%,法國為24.1%。再比如,有人提出,“承擔卓越工程師培養的企業師資缺乏有效激勵與保障”“社會對工程教育、職業教育認識仍有偏差,工程師類職業較難成為學生首選”。
關于農業人才培養,劉愛平建議,加大對涉農職業教育支持力度,以服務鄉村產業發展為導向,補齊縣域職業教育學校和技能培訓機構短板。培養農村急需的產業技術青年人才以及鄉村全科醫生、鄉村音體美教師等緊缺的農村公共服務青年人才。
對于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劉愛平提出,要加強對全球產業發展趨勢和工程人才培養規律的系統研究,構建以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為導向的新時代卓越工程師隊伍培養體系。
【記者手記】
讓青年人才成長與國家民族同頻共振
追蹤劉愛平委員的履職故事,是從“青聯思享匯”活動現場開始的。在這個全國青聯持續多年開展的活動上,回鄉創業青年、海外留學青年、科技創新青年等各類青年群體都曾受到關注,如今他們鮮活的、生動的、真實的觀點經過理性思考和系統梳理,成為了提案,進入全國兩會。
從前年“加快吸引海外青年科技人才回國發展”,到去年“加大培養我國青年拔尖科技人才”,再到今年對農業青年人才和卓越工程師培養……作為一名青年工作者,劉愛平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致力于為青年創造施展才干的舞臺、實現夢想的機會,而最大的舞臺和機會便是將青年發展的需要與現代化建設對人才的期盼聯系在一起,引導青年人才成長與國家民族同頻共振。(本報記者 高靚)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